劉琨

劉琨(271-318年)字越石,西晉愛國將領(lǐng)、詩人,中山魏昌(今無極)人。漢中山靖王劉勝后裔。祖父名邁,有經(jīng)國之才,為相國參軍、散騎常侍。父名藩,光祿大夫。劉琨少有雄心在志,善辭令,喜清談,廣交朋友,崇尚老、莊之道,友人貫以“俊郎”稱之。26歲為司隸從事。因以能文善詩,與石崇、歐陽建、陸機等文人攀附于賈后弟賈謚周圍,號曰京師“二十四友”。 永嘉元年(307年),懷帝起早琨為并州刺史,加振威將軍,兼領(lǐng)匈奴中郎將,率兵平息北北戰(zhàn)亂。時并州常為匈奴貴族首領(lǐng)劉淵及其劉聰騷擾,民眾流離失所,全州人不足兩萬。劉琨就任后,招募兵士,撫慰散勇,一面與劉淵、劉聰對抗,一面組織恢復(fù)生產(chǎn),民皆嘆服。但不久劉聰攻破晉陽( 并州以南),太原太守高喬投降,琨父母害。建興三年(315年)愍帝即位,加封劉琨 為大將軍,受命都督并、冀、幽三州軍事。后為羯人石勒所敗,劉琨投奔幽州刺史鮮卑人段匹。段見這,勘為尊崇,約為兄弟,誓忠王室。時晉朝西部、北部疆土已大部淪亡,長安失陷。東晉建武元年(317年),司馬睿在江南稱帝,是為元帝,升劉琨為壓尉,和段誓師共討石勒。不料,劉琨子劉群和段從弟末波與段發(fā)生矛盾,段疑劉琨與已對峙,在東晉大將王敦唆使下,段托稱有詔,將劉琨縊死,其子侄4人同時遇害。劉琨享年48歲。《世說新語》,早琨生性曠達(dá),與祖逖邂逅成莫逆之交,常共被而寢,夜半“聞雞起舞”,互相激勵。后祖逖被起用,領(lǐng)兵北伐,劉琨聞聽祖逖為國立功,便對友人說:“吾枕戈待旦,志梟逆虜,常恐祖生先吾著鞭。”“枕戈待旦”和“先吾著鞭”,黃故即源于此。劉琨好詩文。其詩自然,其文淳雅,不求雕飾,風(fēng)韻獨特。“永嘉之亂”(即“八王之亂”)后,劉琨投入衛(wèi)國斗爭,詩歌創(chuàng)作發(fā)生顯著變化,氣勢磅礴,格調(diào)悲壯,今存《扶風(fēng)歌》、《答盧諶》、《生贈盧諶》3詩皆其后期代表作品。著有《劉琨集》(9卷)、《別集》(12卷)。明人輯有《劉越石集》。《晉書》卷六十二有傳。
1、人物生平
早期生活
劉琨是西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后裔。祖父劉邁,曾為相國參軍、散騎常侍。父親劉蕃,官至光祿大夫。
劉琨工于詩賦,頗有文名。賈后之侄賈謐權(quán)過人主,身旁聚集了一批豪族貴戚出身的文人,互相唱和,號為“二十四友”,而劉琨兄弟也廁身其間。
西晉元康五年(295),二十六歲的劉琨出任司隸從事。后又被高密王司馬泰辟為掾?qū)伲w任著作郎、太學(xué)博士、尚書郎。
八王之亂
永康元年(300),趙王司馬倫執(zhí)政,以劉琨為記室督,又改任從事中郎。301年(永寧元年),司馬倫稱帝,劉琨任太子詹事,輔佐司馬荂。齊王司馬冏、成都王司馬穎、河間王司馬颙等諸王共同討伐司馬倫,劉琨被司馬倫任命為為冠軍將軍、假節(jié),與孫會領(lǐng)兵三萬抵抗司馬穎,結(jié)果在黃橋大敗而回。司馬冏輔政后,劉琨因出身名門,被任命為尚書左丞、司徒左長史。302年(太安元年),司馬冏兵敗,范陽王司馬虓鎮(zhèn)守許昌,并推薦劉琨為司馬。
永興元年(304),晉惠帝被張方脅迫遷都長安。次年,劉喬攻擊司馬虓,劉琨援救不及,其父母皆被俘獲。306年(光熙元年),劉琨從幽州王浚處求得八百騎兵,擊破東平王司馬懋,戰(zhàn)敗劉喬,救出父母,又?jǐn)貧⑺抉R穎麾下大將石超,收降滎陽守將呂朗。同年,司馬越將晉惠帝救回洛陽,劉琨因功被封為廣武侯,邑二千戶。
出鎮(zhèn)并州
光熙元年(306)九月,司馬越為了擴(kuò)張勢力,派劉琨出任并州刺史、加振威將軍、領(lǐng)護(hù)匈奴中郎將。劉琨帶領(lǐng)一千余人輾轉(zhuǎn)離開首都洛陽,于307年(元嘉元年)春到達(dá)晉陽(今山西太原)。當(dāng)時的晉陽經(jīng)歷戰(zhàn)亂,已成一座空城。劉琨在左右強敵環(huán)俟的環(huán)境下安撫流民,發(fā)展生產(chǎn),加強防御。不到一年晉陽就恢復(fù)了生氣,成了晉在中原的少數(shù)幾個存留抵抗勢力之一。
當(dāng)時的晉陽南面是強大的匈奴前趙,北面是正在崛起的鮮卑代國,東面是和段部鮮卑結(jié)盟的幽州刺史王浚。劉琨和拓跋鮮卑首領(lǐng)拓跋猗盧結(jié)為兄弟,和前趙石勒等大將的戰(zhàn)斗互有勝負(fù)。
河南人徐潤因通曉音律得到劉琨的重用,但是此人無能而跋扈。奮威將軍令狐盛進(jìn)言要劉琨除去徐潤,反被徐潤誣殺,造成其子令狐泥等人的反叛。劉琨吸引了許多志愿抗擊匈奴、羯人的志士,但他的政治軍事才能也使不少人離去。
313年(建興元年),晉愍帝繼位,封劉琨大將軍、都督并州諸軍事,加散騎常侍、假節(jié)。315年(建興三年),劉琨被晉愍帝封為司空、都督并冀幽諸軍事。劉琨辭去司空,接受都督之職。不久,代王拓跋猗盧被其兒子拓跋六修殺死,拓跋普根平定叛亂也因病而死,劉琨在拓跋部作為人質(zhì)的兒子劉遵同箕澹等率3萬余人投奔劉琨。
依附段部
建興四年(316),石勒出兵進(jìn)攻并州,劉琨不聽箕澹勸阻全軍盡出,中伏大敗,丟失并州,只身投奔幽州刺史段匹磾,并與其結(jié)為兄弟。同年,劉曜攻破長安,晉愍帝被俘,西晉滅亡,劉琨令長史溫嶠向司馬睿勸進(jìn)。司馬睿稱帝后,加封劉琨為侍中、太尉,其余官銜不變,并賜他名刀一把。
建武元年(317),段匹磾以劉琨為大都督,率軍討伐石勒。結(jié)果段匹磾堂弟段末杯接受石勒賄賂,不肯進(jìn)軍,劉琨因勢弱只得退兵。
含冤而死
太興元年(318),段部鮮卑內(nèi)斗,段末杯擊敗段匹磾自任單于,并俘虜了劉琨的兒子劉群。劉群得到段末杯的厚待,便給劉琨寫密信邀請他共擊段匹磾,誰料密信被段匹磾截獲。段匹磾雖相信劉琨,但最終還是將劉琨下獄。
劉琨素有名望,拘押期間,遠(yuǎn)近之人盡皆憤嘆。代郡太守辟閭嵩與劉琨部下將領(lǐng)企圖反叛段匹磾救出劉琨,因泄密而失敗。東晉權(quán)臣王敦派人密告段匹磾,讓他殺掉劉琨。劉琨聽說王敦來使,便對兒子劉遵說:“處仲(王敦)使來而不我告,是殺我也。死生有命,但恨仇恥不雪,無以下見二親耳”。
同年五月初八,段匹磾自稱奉皇帝詔旨將劉琨縊殺,子侄四人同時遇害。劉琨時年四十八歲。東晉因段匹磾勢力強大,還要依靠他討伐石勒,因此沒有吊祭劉琨。劉琨死后,世子劉群、姨甥盧諶、內(nèi)侄崔悅等投奔遼西段末杯,而部下將佐大都投靠石勒。
太興三年(320),劉琨的從事中郎盧諶、崔悅等上表朝廷為劉琨鳴冤,太子中庶子溫嶠也上表附議。晉元帝于是追贈劉琨為侍中、太尉,謚曰愍。
2、軼事典故
聞雞起舞
劉琨與祖逖一起擔(dān)任司州主簿時,感情深厚,不僅常常同床而臥,同被而眠,而且都有著建功立業(yè),成為棟梁之才的遠(yuǎn)大理想。一次半夜,祖逖聽到雞叫,叫醒劉琨道:“此非惡聲也。”意思是,這是老天在激勵我們上進(jìn),于是與劉琨到屋外舞劍練武。
吹笳退敵
劉琨善吹胡笳。曾有數(shù)萬匈奴兵圍困晉陽。劉琨見勢不妙,如與敵軍硬拼,必然兵敗城破,于是一面嚴(yán)密防守,一面修書請求援軍。過了七天援軍還未到,城內(nèi)糧草不濟(jì)、兵士恐慌萬狀。劉琨登上城樓,俯眺城外敵營,冥思苦想對策。忽然他想起“四面楚歌”的故事,于是下令會吹卷葉胡笳的軍士全部到帳下報到,很快組成了一個胡笳樂隊,朝著敵營那邊吹起了《胡笳五弄》。他們吹得既哀傷、又凄婉,匈奴兵聽了軍心騷動。半夜時分,再次吹起這支樂曲,匈奴兵懷念家鄉(xiāng),皆泣淚而回。
桓溫自戀
大司馬桓溫,自認(rèn)為雄姿英發(fā),是司馬懿、劉琨一類的人物人物,卻被人比作大將軍王敦,因此很不高興。桓溫北伐歸來,帶回來一個老婢女。這老婢曾是劉琨的家伎。老婢一見桓溫,便潸然淚下道:“公甚似劉司空。”桓溫大喜,整冠問哪里像。老婢答道:“面甚似,恨薄;眼甚似,恨小;須甚似,恨赤;形甚似,恨短;聲甚似,恨雌。”桓溫大為掃興,抑郁了好幾天。
3、文化造詣
音樂
劉琨精通音律,創(chuàng)了《胡笳五弄》(包括《登隴》、《望秦》、《竹吟風(fēng)》、《哀松露》、《悲漢月》五首琴曲),在傳統(tǒng)的琴曲中加入北方游牧民族的音調(diào),描寫北方歷經(jīng)戰(zhàn)亂的景象,抒發(fā)了思鄉(xiāng)愛國之情。
曾經(jīng)有一次前趙匈奴圍攻晉陽。劉琨登城清嘯,半夜又奏胡笳(一說指揮一隊士兵奏胡笳),匈奴人聽到后思鄉(xiāng)流淚,將軍看將士已無心再戰(zhàn),撤兵而去。
詩文
劉琨的詩文激昂悲壯,充滿對戰(zhàn)亂中的流民的同情和抵抗敵人的決心。被囚后所作的《重贈盧諶》是其代表作。此詩前半段引用了姜尚、管仲、陳平、鄧禹等人的典故,表達(dá)了對晉室的忠誠;后半段描述了自己壯志未酬的心情:“何意百煉剛,化為繞指柔。”
劉琨傳世的詩作有:《扶風(fēng)歌》、《胡姬年十五》、《答盧諶詩》、《重贈盧諶》。
4、歷史評價
《晉書》將劉琨與祖逖同列一傳,并在給予了非常中肯的評價:
-
琨善于懷撫,而短于控御。一日之中,雖歸者數(shù)千,去者亦以相繼。然素奢豪,嗜聲色,雖暫自矯勵,而輒復(fù)縱逸。
-
琨少負(fù)志氣,有縱橫之才,善交勝己,而頗浮夸。與范陽祖逖為友,聞逖被用,與親故書曰:"吾枕戈待旦,志梟逆虜,常恐祖生先吾著鞭。"其意氣相期如此。
-
史臣曰:劉琨弱齡,本無異操,飛纓賈謐之館,借箸馬倫之幕,當(dāng)于是日,實佻巧之徒歟!……及金行中毀,乾維失統(tǒng),三后流亡,遞縈居彘之禍,六戎橫噬,交肆長蛇之毒,于是素絲改色,跅弛易情,各運奇才,并騰英氣,遇時屯而感激,因世亂以驅(qū)馳,陳力危邦,犯疾風(fēng)而表勁,勵其貞操,契寒松而立節(jié),咸能自致三鉉,成名一時。古人有言曰:"世亂識忠良。"益斯之謂矣。天不祚晉,方啟戎心,越石區(qū)區(qū),獨御鯨鯢之銳,推心異類,竟終幽圄,痛哉!
-
贊曰:越石才雄,臨危效忠,枕戈長息,投袂徼功,崎嶇汾晉,契闊獯戎。見欺段氏,于嗟道窮!
劉琨死后,盧諶、崔悅等上表為其鳴冤時稱:“故司空、廣武侯琨,在惠帝擾攘之際,值群后鼎沸之難,義誠彌厲,躬統(tǒng)華夷,親受矢石,石超授首,呂朗面縛,社稷克寧,鑾輿反駕,奉迎之勛,琨實為隆,此琨效忠之一驗也。”
鐘嶸《詩品》將劉琨的詩定為中品,評道:“其源出于王粲。善為凄戾之詞,自有清拔之氣。琨既體良才,又罹厄運,故善敘喪亂,多感恨之詞。”
王夫之:“琨乃以孤立之身,游于豺狼之窟,欲志之伸也,必不可得;即欲以頸血濺劉聰、石勒,報晉之宗社也,抑必不能;是以君子深惜其愚也。”
5、親屬故吏
宗親
-
祖父:劉邁,曾任相國參軍、散騎常侍。
-
父親:劉蕃,前趙攻陷并州時被令狐泥所殺。母親:郭氏,郭鎮(zhèn)之女,郭槐的堂姐妹,賈南風(fēng)的堂姨。與劉蕃一同被害。
-
兄長:劉輿
-
妻子:崔氏,溫嶠、盧諶的姨母,清河人。
-
兒子:1、劉遵,庶長子,曾在代王拓跋猗盧處為質(zhì)子。2、劉群,世子,劉琨死后依附段末波,后為后趙中書令。兄子:1、劉演,劉輿之子,晉元帝時為都督、后將軍,假節(jié)。2、劉胤3、劉挹,曾任東海王司馬越的掾?qū)佟?、劉啟,曾任后趙尚書仆射,歸國后任前將軍,加給事中。5、劉述,曾任后趙侍中,歸國后任驍騎將軍。
姻親
-
外曾祖:郭缊,雁門太守。
-
外祖:郭鎮(zhèn),字季南,郭淮之弟,謁者仆射。
-
舅舅:郭奕,字泰業(yè),官至尚書。
-
姐夫:司馬荂,趙王司馬倫之子。
-
連襟:1、盧志,盧諶之父。2、溫襜,溫嶠之父。
-
姨甥:1、盧諶,曾為劉琨主薄。2、溫嶠,曾為劉琨參軍。
-
內(nèi)侄:崔悅,曾在劉琨的司空府任從事中郎。
其他
-
結(jié)義兄弟——1、拓跋猗盧;2、段匹磾